今年,“降度”成为行业热词。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名酒企业纷纷加大了对低度白酒的布局和投入,市场上出现了以43度飞天茅台、39度五粮液、38度国窖1573等产品为代表的高端名酒大单品“降度版”产品。
同时“低度酒”更在名酒企业的核心会议上频频出现,泸州老窖提出“中低度酒将成为未来趋势”;五粮液表示“2024年度要重点做好39度五粮液”;同时,汾酒也加大了对低度青花30·复兴版的资源投入……
站在产业的新周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白酒“低度酒”?名酒企业又为何“降度”?
注:浓香白酒国标规定,40度以下为低度酒;酱香白酒国标则规定44度以下为低度酒。本文以这个标准进行讨论。
01
从被动到主动
名酒驱动的技术革新
从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白酒的“降度”历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五粮液、汾酒、古井贡酒等名酒企业均是这场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彼时,由于社会生产力不足,为了节约粮食、利于出口,国家开始倡导白酒降度,多家名酒企业也陆续展开了白酒降度在技术层面的探索。
1964年,轻工业部组织的“汾酒试点”就通过加浆的形式,把68度至71度的原酒降至65度±1度。
1972年-1978年,五粮液应用华罗庚优选法完成了低度酒的实验研究,初步攻克了低度五粮液的浑浊关和质量关。
此后随着科研技术不断进步,“降度”带来的一系列品质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这在技术层面消除了低度白酒的生产障碍,也极大地促进了低度酒的发展。
资料显示,1952年举办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各地报送的主流产品均为高度酒,到1984年第四届国家名酒评比中,8种参评的低度白酒就有4种获得了国家名优酒称号。1989年第五届国家名酒评比中,参评的低度酒样更是达到了168个,其中25%vol五粮液、29%vol五粮液、39%vol五粮液等均获国家名酒称号。
这证明了低度白酒在品质上已经可以做到与高度白酒并驾齐驱。
而在营销层面,让行业看到低度酒价值韧性的重要事件是,古井贡酒在1989年率先实行的低度低价、降度降价策略。彼时古井贡酒将“60度古井贡酒”的酒精度降到55度,同时价格也下调60%,从而相对稳健地度过了当时的政策冲击。
同样是在上世纪80年代,五粮液低度白酒一经面世也颇受欢迎,年复合增长率达17%。
整体来看,中酒协数据显示,1975—1980低度白酒产量占比不足全行业1%,到1980—1985产量已经达到全行业的20%,到1980—1990年50度以下的白酒占到总产量的50%以上,2000年至今已经占到了90%以上。
显然,白酒“降度”最早是由名酒驱动,彼时以五粮液、汾酒为代表的名酒企业组建了核心的研究团队,大力推动了低度白酒的发展。并且近年来,低度白酒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逐渐在高端系列产品中占据着更大的份额。
02
持续加码
解构名酒的降度逻辑
发展至今,从几家名酒企业公布的信息来看,低度酒在市场端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泸州老窖6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公司总经理林锋介绍,低度白酒里面的王牌——38度1573已占整个1573比例的50%左右。
而五粮液方面也表示,今年在优化和控制第八代五粮液市场投放比例的同时,新增计划量将向包括39度、45度五粮液等在内的代际产品倾斜。
同时今年5月,45度五粮液升级版的正式上市也证明了五粮液在持续加码低度板块。据悉,这款产品作为五粮液代际系列的补充,目前已经在山东、河北等低度白酒畅销的市场做重点推广和培育。
此外,洋河在去年就推出了以微分子为代表的33.8度低度酒产品,主打“轻白酒”概念。今年6月酒鬼酒又推出39度内参酒(甲辰),并且酒鬼酒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郑轶也认为,低度化是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馥郁香在低度酒上有资源禀赋优势。
显然,在以往的基础上,多家名酒企业又纷纷加码低度酒。综合来看,微酒认为名酒降度有四个基本逻辑。
首先是政策性驱动。从1985年,国务院批示“要严格控制白酒生产,限制酒的度数。”;到后来中央三部一委联合通知,明确提出的“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再到中国白酒“十五规划”提出的“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名酒责无旁贷,大力推进了低度白酒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是市场性驱动。相关数据显示,2021-2025年,低度酒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30%,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高速的扩容速度反映出低度酒在现在的白酒饮用场景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为适应市场需求,名酒也纷纷加码低度酒。
其三是竞争性驱动。在存量竞争时代,名酒之间面临的竞争和内卷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低度白酒是趋势,而名酒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反过来加快了趋势的行进。
其四是产品性驱动。白酒价格的波动在产业的调整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降度”,名酒可以实现产品“平价”,从而护航价格。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降度”已经成为名酒的重要布局方向,这似乎是对消费者、对企业、对行业皆有利好的一种选择。
03
三项要素
看未来市场驱动下的低度酒
近期中国酒业协会发布《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低度酒在2024年下半年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微酒认为,市场这双无形的大手至少在三个方面影响着低度酒的发展,这也是名酒企业纷纷布局和加码低度酒的原因。
首先,消费主力的转变,市场的话语权会逐渐向年轻一代偏移。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研报显示,目前年轻人群体基数庞大,潜在年轻酒饮人群高达4.9亿,年轻人酒饮市场规模高达4000亿。据中国酒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3年中国白酒行业消费白皮书》详细数据显示,白酒消费群体中,95后年轻人群占比已显著提升至18%,1985-1994年间的中青年人群更是占据了高达34%的比重。
并且网易数读发布的《当代年轻人轻饮酒调查报告》也揭示了这一现象:超过80%的受访年轻人偏好中低度酒,其中超过59%的人群更倾向于中低度白酒带来的朦胧、慵懒的微醺感觉。
如何争取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成为整个白酒行业共同思考的竞争的方向,而低度酒似乎成为了该问题的重要门路。
在泸州老窖2023年股东大会上,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就提及,“38度国窖1573卖得不错,原因在于年轻的消费群体更喜欢低度酒,这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所以中度酒和低度酒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未来公司的低度酒销Ω售占比将大幅提升”。
其次,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低度酒的需求逐渐增加。低度酒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饮品健康性的追求,还能够适应各年龄段消费者的饮酒习惯,尤其是女性和年轻人,他们不仅希望享受到传统白酒的独特风味,还追求更加柔和易饮的口感。
其三,白酒出海日益加快,国际市场的机遇正引导白酒走向更加低度化。
实际上,国际流行的酒度大部分在43度之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低度酒有机会进一步拓展到国际市场。国际消费者对于低度酒的接受度较高,这为中国低度酒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中国低度酒行业市场前景展示出令人期待的增长潜力,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品质的更高要求,名酒低度酒将在中国白酒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